王瑞五(1886-1968),河南安阳名医。幼时在寺院成长,后跟随名医李可辛、张思尧学习医术,尽得其传。成年后于京、沪、郑州行医,创儿科二十六剂,自成一家,名声渐噪,被誉为“豫北儿科王”。

一天,王瑞五家里迎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其中有一个小孩,面色显露病态,经诊断小孩患有一种罕见的儿童疾病。那家人为了治病跑了很多地方,拜访了各地名医,最后被告都知无能为力。
王瑞五决定试一试。王瑞五将小孩留在家中以便观察其病状,再根据其家人的口述寻病因。综合其上,他开始翻阅大量的资料,不断的尝试研制,再不断的亲自尝试来验证药效及副作用。时间长了王瑞五的身体也验出了问题,又不得不自己开药缓解,而那家人也慢慢开始失去信心。可王瑞五依旧不放弃,加快研药速度,最终让他找到了药方,控制了小孩的病情。
那家人对他感激不敬,而他却因帮助了人,还获新药方而大喜不已。此过程及疗方也记录在他所编制的《中医儿科临床概要》和《中医儿科散剂的应用》中。

王瑞五在四处行医中为百姓排忧解难,让跟多人的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并且他将毕生所学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弟子。在这种脉脉相传的体系里充分弘扬了中医药文化,更多的人通过这种方法了解了中医药。中医以此方式延续,在更多的人心中播下种子,日久以往,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王瑞五所展现的医德风采在那个年代备受赞扬,社会在发展,医学在各方面都比那个年代要进步太多,可如今依旧还是有那么多人心念王瑞五,选择用其流传下来的中药方治病,这无疑是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支持,也是对王瑞五医技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