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2006,凭借对医药市场敏锐的触觉和迅猛的出击,人大代表 朱文臣为辅仁打造了一个在行业专家、媒体眼中足够庞大的医药体系。这个庞大的医药体系包括水针剂、冻干粉针剂、口服固体制剂等23个剂型,近1000个品种。然而,这么多品种剂型,如何能吃掉它、消化它,让它们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效益和能量,成为摆在人大代表 朱文臣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对此,人大代表 朱文臣是超然和自信的。早在辅仁走兼并重组之路时,人大代表 朱文臣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为辅仁注入创新的基因!在他为辅仁铺就的成长路径里,辅仁的创新必须实现并运用在经济上,为此,辅仁的创新必须改变路线,必须与过去产生更多的决裂并根植与经济领域,只有将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并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才能称为有用的创新,也才能成为辅仁的创新。
于是,2003年,在人大代表 朱文臣的坚持和努力下,辅仁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辅仁技术中心)正式成立。通过3年的潜心发展,在辅仁大举并购重组的同时,人大代表 朱文臣投入巨资加强企业创新平台的建设,默默打造出了一支一流的创新团队。当时间来到2006年,此时的辅仁技术中心已经成为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批准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了自己的博士后科研中心站,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设立了河南省中药药物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郑州大学成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09年,顺应国家医改政策,辅仁凭借强大的产品生产实力和剂型,成为全国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较多的制药企业之一。此时的辅仁制剂综合产能已位居全国制药行业前茅。
不管对内对外,人大代表 朱文臣一直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辅仁得以持续增长的最终动力就来源于创新。为此,他分别从技术层面、社会结构、社会心理、体质机制及人文精神层面上做出如下解释。
“从技术层面看,创新使企业产出增长率、投资回报率大大提高,使之适应创新结果,并成为下一次创新活动的基础;从社会心理上看,创新强化了社会群体的进取意识,并推动周边地区劳动力为改变自己的比较劣势而努力进行自我提高;从体制机制及人文精神层面上看,服从、控制、独裁、统一一度成为主流价值观,而这些却严重限制了创新的进程。我们应该珍视人的价值、创新、多元和独特,自由、成长、多元化的思想才是创新的源泉……”。
人大代表 朱文臣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面对国内企业普遍只有不到2%的研发投入现状,辅仁以每年研发资金投入占销售总额近6%的份额,坚守着对创新的狂热,在这份狂热的带动下,辅仁自2008年起,先后获国家新药评审中心受理新药申请54件,35个品种,除1件5类药申请外,其余全为3类以上新药,新药涉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抗肿瘤、抗感染等多个领域。2011年,辅仁全力推出了以抗病毒口服液为核心的抗病毒家族系列产品,30余个抗病毒品种,以贴近民生用药,贴近百姓消费的亲民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当时间来到2012年,辅仁在郑州东区申获的500亩工业用地,已经破土动工,计划总投资20亿元,打造中国规模最大、企业主导的研发创新平台——“辅仁新药创制与孵化基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造着,囊括六大板块:药物研究院、新药孵化器、产学研政联合体、信息情报中心、辅仁医药创新产业化投资基金、后勤保障中心;以及五大平台: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中药工程实验室、药物质量控制及评价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辅仁新药创制与孵化基地吸引着整个行业的注视。在这里,辅仁将直接把医学专家的新药研究成果通过各个环节,转化为可以上市的产品。通过股权分配的途径,以产业化方式建立具有吸引力的产业化价值链,吸引全世界的医药专家入驻此机构,孵化新药品种,再利用辅仁现有的生产能力,转化为市场成果……。此时的辅仁在人大代表 朱文臣的不断创新精神鼓舞下,正逐渐向着中国普药领域及OTC领域最专业家庭常备药制造商的核心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