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英文夹杂表达的问题,本没有谁对谁做之分,只是中英文夹杂应有正确的打开方式。一路捞导航网(http://www.16lao.com)告诉你这才是中英文“夹杂体”的正确姿势!
正确姿势一:英文专有名词,没必要翻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你敢说我不能翻译?但特别是涉及到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时,只要对话双方都能明白语意指代,中英夹杂又何妨?这种省事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举个例子,对很多人来说,DNA、USB、OMG等常见指数五颗星的单词,已运用得信手拈来。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常见中英夹杂原因是需要中文绕一大圈子才能表达的,或者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准确翻译这些英文,以达成形似和神似的境界。
正确姿势二:中英文夹杂,要看场合
中英文夹杂使用这一现象在语言学上被理解为“语码混合”或是“语码转换”,即在同一个谈话中使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或语言的变体。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在双语环境或者多语环境下自然而又正常的产物。
在语码转换的问题上,即便是处于某种程度的“装”,背后也是有一番道理的。这涉及到一个交际意图的问题。说话人通过语言向听话人展示自己的交际意图,而在语言中如果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中英文夹杂”,就会引起听话人的特别关注,进而进行相关的语境假设,他这是啥意思?当双方准确无误地传达和获取意图后,这一轮交际完成。
而在一些不需要使用英文的场合,生硬地将中英文混合使用则显得有些矫揉造作。小蔡的同事都是中国人,但她说也有人习惯于中英文夹杂着说话,如“把这个contacts(通讯录)再update(更新)一下”。她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正确姿势三:不论中文英文,反正效率优先
1.听者的中文词汇量低于英文。
2.中译名不统一,比如Android,说安卓更容易让听者明白。
3.很难用简短的中文词来准确表述的英文词,比如campaign。
4.没有中译名或很难取中译名的英文词,常见于品牌名或产品名,比如Kindle、Basic语言、Facebook、PhotoShop。
5.中译名太长,非要用中文名表达反而降低了对整句话的表达和接收效率,比如不说IBM,非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正确姿势四:英文更加传神
“oh my God”的传神力度远超“额滴神啊”,如果在中文里加一些充满画面感的英文,并不会感觉突兀,而是更加有趣。
又比如到了被表白的时候,“我爱你”和“I love you!”。你选哪一个?!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一路捞导航网 http://www.16l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