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返乡青年苏余年与水杯论坛

时间:2018-03-22 14:57:57    来源:中国新闻热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我们需要透过别人的故事,看到自己的激情,点燃内心对改变和创新的渴望。作为新青年,我们主张成为青年群体中有创意、有思想,有温度的推动者

水杯论坛发起人—苏余年

`E(NG(A`Z_%_%{M7IJ1NT~P.png

前言

    水杯论坛发起于2013年4月,是向日葵青年志愿者团队创始人及乐山爱思青年城市合伙人苏余年发起的一个乐山本土的青年分享交流活动,主要定期邀请嘉宾进行不同主题的分享和讲述,通过嘉宾分享-现场互动-水杯自由交流等环节,促进所有参与者的对谈和互动,营造自由讨论、相互分享的氛围。让青年群体思维的碰撞产生更多创想和实践,是一个提供平等交流、多元发声,推动实践的平台。目前水杯论坛已经开展了26期,超过1000名青年朋友参与其中。其理念是“对话带来灵感”。水杯论坛的开展对乐山青年文化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曾相继在乐山电视台乐山乐山栏目作为专题播出,及乐山广播电视报整版刊登。苏余年本人也曾多次受访于本地电视台及报纸媒体等。 

`_`ULX90(V43BXHBYG9)C95.png

水杯论坛发起故事

    苏余年出生于1989年,在乐山念完大学后在本地工作,他是青年导演,摄影师,设计师,“志愿者中国”注册志愿者, 同时也是一位公益人2011年创办向日葵青年志愿者团队从事青年公益,曾相继发展到5所高校。亚洲MAD青年大会第四届学员,乐山爱思青年城市合伙人,相继在四川地区发起了水杯论坛”“绿色脚步”“一千个环保约定公益活动。主要作品有《回到乐山》《冰裂的微光《她和他的环游故事》。这几年来苏余年一直在乐山本地组织青年相关的活动和培养。他希望能够成为像当初影响的那些朋友一样,也去影响其他更多的青年人做出好的改变,找到人生的方向。就像爱思青年思想聚会那句诠释语一样用生命影响生命,他希望自己的行动能为这座城的青年带来改变,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影响这座城的青年积极思考和作出改变。 

 

    20141月去苏余年取香港参加了MAD,一共停留了七天,两天半的时间参加MAD,接触了很多有意思的青年人,其他四天的时间,唐老师每天都带去不同的地方去和不同的人聊天,去参观NGO,工作室和了解社会创新的项目,7天下来,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别人聊天,但是感觉有很多收获,在他们的故事和分享中,找到了共有的东西,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在以前从未探索的自我区域里有新的激情和渴望。3月份苏余年回到乐山,想把这种有营养的聊天方式传播开来,所以就在自己的家里来组织了第一期活动。那个时候很多东西都还不完善,但是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反响。也给了继续做下去的信心。 为什么叫水杯论坛,原因很简单,因为喜欢各式各样的水杯,就像每个人一样,各式各样,有所不同,杯子里却始终也有装着共同的物质和意识。水一样的思想。思想是需要交换的,在设计水杯LOGO上,特意强调体现这一点。从2014年年初开始做这个想法,其实当时没有想到水杯能够做这么久,参与者可能不知道,在筹备的背后,从视频到音乐,从LogoPPT.从内容到形式,从网站到宣传,前后经过了十几次次改版,因为不想安于现状,而是自己跟自己竞争,把小事都努力做得更好。开始有其他的志愿者加入一起来组织,给水杯增加了新的血液。他说,虽然不知道能在乐山开展多久,但是水杯最开始想要的意义和目的已经达到了 

(]DQ2B5]{%AW4@_Q5G))2XW.png 

一场讲座一次关于经历的分享

    在大约30平米的房间内,挤满了近40位前 来参加论坛的人,有在校大学生,有普通上班族, 他们或是坐在沙发上,或是围坐在地上,倾听三位 讲述者:乐山本土作家黄潮、杂客部落老板老张、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授石坚关于“选择” 的故事。 

 

   “这并不是一场讲座,而是经历的分享。”,水 杯论坛发起人苏余年告诉记者,今年1月,他参加 了香港一个名为Make a difference的活动,内容 主要是启发青年人发挥创意,为个人、经济、社会 和环境创造正面改变。期间,他认识了来自亚洲不同国家的朋友,相互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参观了一 些具有创意的项目,比如乡村化有机农场,从中引 发了不少思考。他想,如果在乐山建立一个类似的 分享平台,推动青年将思维转化为行动力,发掘更 多自我潜力,或许更有意义。从香港回来之后,蒲 江红就开始策划,最终确定以嘉宾分享经历作为 主要形式,并将活动取名为“水杯论坛”。 

 

   “杯子代表人,里面的水则是思想,通过水杯 之间的碰撞,水的交换,带来思考,激发灵感,这就 是水杯论坛的意义”。 

 

    3月,苏余年便在自己的QQ空间里发布了一 条消息:水杯论坛第一期邀请了三位讲述者分享 他们的音乐、沙发客以及旅行的故事,欢迎大家前 来参加。当时,参与者达到了 30位,在活跃的现场 气氛中,第一期水杯论坛成功结束。“正能量”“找到了方向”“生活的意义”……这 是参与者对于水杯论坛的体会,也成为了水杯论 坛前进的动力。从今年3月到11月,水杯论坛总共 进行了十期。 

 

P2KII1P@2TJGX2G3NXX5OYI.png

水的交换思想的碰撞

    为了保证活动质量,每期活动的筹备时间是1 一 2个星期。

   “我会先寻找三位讲述者,跟他们沟通,挖掘 他们身上的经历和故事,提炼一个主题,之后便制 作海报,在微信平台做活动预告。”,在30个的讲 述者中,有音乐发烧友,有户外运动爱好者,有诗 人、作家,有设计师,还有小店老板,涉及各行各 业,各个年龄阶层。对于水杯论坛这样一个活动, 讲述者们都表示非常支持。 

 

    “我以前很自闭内向,一直活得很孤独,后来 我发现生活需要音乐、图书、陶艺,便开始将自己 的心慢慢敞开。参加水杯论坛,不仅是分享我的故 事,也是检验我是否消除了人际交往障碍的机 会。”,杂客部落店的老张说,水杯论坛是一个双向 平台,讲述者不仅在讲述,也在自我提升。 

 

    乐山本土诗人李希容告诉记者,现在的青年 人大多享受半成品的生活,精神世界匮乏,时常感到迷茫困惑,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活得很 单一。水杯论坛恰好能充实他们的思想,透过别人 的人生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活,应该活成什么样。 

 

    对此,参与者也有不少体会。“在参加水杯论 坛之前,我是典型的宅男,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打游 戏睡觉,从来没想过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一位大三的学生回忆说,在某期听到一位沙发客分享自己旅行故事 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人生是可以如此精彩的,“与其浪费时间窝 在被窝,还不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身体或者心灵至少有一样 应该在路上”。之后,他便开始学习日语、参加志愿者活动,让生活 变得丰富多彩。 

 

    而除了讲述者本身经历的感染以外,水杯论坛的最后一个环 节——水杯交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个参与者都会随机拿到一个装有水的杯子,共有红黄蓝三 种颜色,参与者可随意选择对象,将自己杯子里的水倒给对方,表 示希望倾听他的故事,相反,则要分享自己的故事”,苏余年说,这 样一个交换碰撞的过程,更能让在场的人有相互认识和交流的机 会,这也是“水杯”的核心。 

 

    “以水为影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通过水杯论坛认识 了更多的朋友”,从第一期到第九期,张丹枫算得上是水杯论坛的忠 实粉丝了。她说,自己从中也获取了灵感,在儿子的班级里推动成立 了名为“自由营地”的活动,不定期地邀请五位家长和孩子参加,分 享电影、读书、手工等方面的感悟,不少家长反映,不爱看书的孩子 都主动要求看书了。 

I8}WDMOUPYVHQWHDZ5{2G2I.png 

扩展“水杯”传递正能量

    随着水杯论坛影响力的不断扩散,参与者越来越多,苏余年也开 始增加新的形式,人物择站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探访讲述者的生活和 工作的空间,将水杯论坛的分享延伸,让参与者更加立体化地感知。 

 

    “我把自己写的诗拿给大家看,跟他们讲解诗背后的故事,也 让他们看看我的生活,这种方式就比直接讲述更具象了”,作为第 一站的受访者,诗人李希容十分乐意,并和前来探访的大学生们有 了更深入的交流。对于水杯的日益成熟,以及它所带来的成效,发起人苏余年感 到欣喜,不过,水杯的运作和未来发展也令他担忧。 

 

    “前六期都是我一个人在做,后来慢慢才有了一些志愿者加入 帮忙,但是仅仅靠我们这些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苏余年说,整个活 动中,沟通嘉宾,制作海报,组织活动,布置现场,都需要耗费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讲述者越来越缺乏,目前,水杯论坛只能 实现基本运作,如果将来更加壮大,就会非常吃力。一方面是人力 的短缺,另一方面则是经济的支撑。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每 一期的水杯论坛都只是收取每人10元的活动费用,而这仅仅能满 足场地使用、材料购买等支出。 

 

    苏余年告诉记者,水杯论坛仍是一个初级平台,将来会有更广 阔的发展空间,他希望有更强大的人力和物力注入,让水杯论坛的 未来有多种可能性。当然在还没有这种实力之前,他依然会坚持下 去,培养更多可以参与水杯运作的人员,将自信、创意、正能量、温 暖一直延续下去。

73V3AU6A7Z3CR7IACU]GZ_8.png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