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达坡玛吉与灵魂对话《愿》

时间:2017-03-31 10:43:23    来源:中国新闻热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最近,纳西族歌唱家达坡玛吉继和词作家万宏合作打造原创歌曲《荷花香》之后,参加安徽卫视《耳畔中国》节目的视频,在朋友圈传得很火。视频中,玛吉演唱一首《愿》,令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的备受感动。这不由得让小编想起了小时候在纳西娃娃艺术团,我们为玛吉老师的歌曲《纳西娃》伴舞。借此机缘,小编联系到了当年的老师,如今《愿》的歌唱者——达坡玛吉……


 


 

      《愿》是与灵魂的对话


 

      在《耳畔中国》中,玛吉演唱的《愿》,词曲都非常优美:“月亮照进湖心,仙鹤奔向闲云……”颇有诗意和禅意,它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玛吉说,«愿»是她设计的«四季»中第四部曲,表达的是冬天里的一种蓝色。

      “从小生活在云贵高原的孩子,永远不会忘怀冬夜的那轮明月。喜欢在冬天里,玉龙雪山下雪后,跑到雪山下的玉湖看月亮的情结一直在我的音符里。我想表达雪山和湖泊映衬下的幽蓝,那是我生命里最深邃的颜色。有一天,我拿起奶奶的录音,突然听到奶奶的《嫁女调》和《牧牛姑娘》。我一下子认定我要的蓝色就是这个模子。《愿》的创作元素是奶奶演唱的《嫁女调》的主旋律,和我小时候听奶奶讲的故事《牧牛姑娘》。”


 

      “在这首曲子里,我是表达了我的一种回归,那就是信仰。歌词表达一位女儿与变成小鸟的母亲的灵魂对话。生命中的轮回和灵魂,在音乐的国度里是那样的相依相伴”。

      《愿》中的女儿对生命吟唱着:“月亮照进湖心,仙鹤奔向闲云。弯弯月亮哟,挂在树枝丫。遥望星空哟,仙鹤飞回来。凝视苍穹哟,花海在开放。清清湖水哟,莲花朵朵开。蓝天白云下,孔雀飞回来。牛羊满山坡,妈妈在歌唱。孔雀飞回家,朵朵莲花开。菩萨笑了,妈妈笑了。”

      《愿》表达的是玛吉对生命观的一种理解,就像佛教中所说的,人的生命是有灵魂存在的,或许,她以一只小鸟的方式存在,或许她以一颗小草的方式存在。



 

      中国文字,字字是咒,没有咒,何来的魂?


      2008年,玛吉参加全国青歌赛时,仅仅是因为喜爱唱歌,喜爱舞台演唱。但近几年来,一直游走在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和世界各国家的玛吉,对音乐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除了路上的感悟和见闻,更多的去寻找文化的差异性。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所有的孩子都要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传统文化的根脉丢弃了,所有的东西多元了,那文化的发展空间就没有了。所以深感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要有责任心和自信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所有人对音乐的喜爱也是各不相同。有多少纳西族同胞会说“我爱纳西歌曲,我手机里下载的大部分都是纳西歌曲”呢?

      玛吉说:“年轻人丢弃母语是社会的文化导向造成的。我的第一语言是纳西语,第二语言是汉语,第三语言是英语。我个人也喜欢欧美音乐,我去年在美国纽约罗切丝特也学唱英文歌。可是,我在舞台上坚持唱国语和母语,这是一种文化存在感的态度。一个歌手跑到国际舞台,连自己母语的话语权都没有了,那咱们就会很悲哀了。语言只是个工具,但母语在文化层面上,是一个浓缩的文化载体.至关重要。在佛学概念里,中国文字,字字是咒,没有咒,何来的魂?”



 

      人人都是无字经书


      关于经历,玛吉回忆起师父说的一句话“中国最有能量的经书是无字经,每个人都是一本经。”

      在《耳畔中国》节目中,玛吉与音乐总监捞仔的音乐团队合作时,他们说,玛吉的音乐就是世界音乐,他们发现纳西族的音乐非常优雅,有点类似法国的香颂音乐。

      “我不注重学历,但我注重感悟。虽然,民族的是世界的,但是少数民族的东西要放到世界的舞台上,不能只是让别人感到你的东西是猎奇的,而是要找到与世界共通的文化语境。”达坡玛吉出生在纳西民歌世家,从丽江古城区职高的一名音乐老师,到考上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到毕业后考入云南省文联音乐家协会,又去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再到美国纽约罗切丝特Nazareth大学游学,玛吉一直在路上边走边学,从未停息过。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