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友大面积反映iPhone自动关机电量掉得快,要求苹果公司给个说法。不过联合之前“三星手机爆炸"的维权热点来看,事发后,国人大部分的做法是“拉着条幅,手持扩音器,堵门而呼”。受害者没有想到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是联合起来,一起到第三方处静站,拉条幅以示威……民众亟需社会及媒体营造良好的普法环境、做好面向公众的法律阅读内容。
当下社会公众对法律阅读内容的认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容极其专业化,充斥各类法律术语及法律知识,甚至只有法律界的行家里手才能看得懂、看得进去;另一种有所突破,对已发生的一些案情进行分析,可大部分内容也是艰深晦涩、令人难以就读,使得法律跟普通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误解。老百姓需要通过逼近真相、揭示社会的公平正义的法律阅读内容,看到律师真正的作用。
那么,究竟如何着手面向社会公众的法律阅读内容呢?
首先,需要讨论社会的热点事件,拉近公众和法律的距离。通过对热点事件的法律解读,谈论社会公众所关心的话题,使用类似于时评、吐槽等解读手法,以搞笑犀利的吐槽引起读者的共鸣,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使公众能够理解法律语言,让法律条文“说人话”,引导民众以法律的视角对待和处理问题。
律兜直接将“子不服”定位于热门事件的法律解读,对于社会公众所关心的热门事件,子不服君坦言:“所有的热门事件,实际上都是法律事件。公众会关心这些事件的原因,就在于事件本身带有的法律元素。不论是娱乐八卦,还是政治新闻,都具有这样的共性。例如王宝强离婚,公众关心的就是一方出轨后的财产分割问题。我们的法律文章面向社会公众,就是想通过解读热门事件的方式,科普法律知识,让公众知道,法律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其次,根据公众的阅读特性及阅读习惯来定位内容的渠道,深入接轨阅读公众。目前“子不服”除了在微信、新浪微博上发布文章,还建立了自己的自媒体矩阵,现在已经入驻了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网易、搜狐等知名自媒体平台,通过打通更多阅读平台,来提升总体阅读量,增加对公众的阅读覆盖。相信随着公众阅读习惯的更变,不同的平台渠道也会赋予公众更多的阅读形式。
再者,在行文逻辑上把简单的“问题陈述”升级为如何解决问题。其实大众对规则的认同,已经不再只局限于‘遵守规则‘,大家更关心“不守规则的人最后受到了怎样的处罚?”譬如轰动全国的“白银案”,大家更关心杀人犯隐藏长达28年之久的成因,以及案件背后的受害者家属可以获得怎样的赔偿等等。因此,律兜的“子不服”在行文逻辑上亦不再仅仅阐述事件中的违法行为,更偏向分析如果遇到类似事件,读者如何争取最大的法律保护、维护自身的权益。
如今,基于律兜法律服务平台之上的律兜共享平台,也将法律服务嵌入了公众的生活、学习、工作、社交、舆论等各个领域,亦步亦趋营造良好的社会媒体普法环境,激发国人树立法律意识,进而知法,懂法,守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尊严。希望更多“为梦想,不妥协”的人们,都能通过律兜阅读子不服的相关法律内容,拥有不妥协的态度,拿起法律武器,对那些不公平的事件大喝一声:“老子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