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迄今共发行过5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是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的,至1955年3月全部收回。这是国家仍然处于战争环境下发行的钱币,无论是设计还是印刷,都比较粗糙。
据当时参与其事的石雷介绍,1947年4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任命董必武为主任。同年8月,该处负责筹建中国人民银行,同时组织人民币的设计印刷工作。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者是原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王益久、沈乃镛。稍后,他们都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印制局设计人员,参与第二、三套人民币的印制工作。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和金额数字等中文正楷字,都是董必武题写的。第一套人民币设计过程中,根据国际惯例,设计者曾将毛泽东主席头像安排在票面草图上。送审后,毛泽东否定了,认为:票子是政府发行的,不是党发行的;现在,我是党的主席,而不是政府的主席,因此,票子上不能印我的像。这样,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经理南汉宸的意见,票面图案设计为解放区工农业生产。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科长的石雷请示行长南汉宸,说现在毛泽东已经当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了,人民币是否可以印主席像?南汉宸说:此事我一直没有忘记。前些天我到中南海开会时,趁会间休息,我当面请示主席,主席讲,政府主席是当上了,但是当上政府主席也不能印了。因为我们进城前开会有过决定。这个决定是指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做出,关于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禁止用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城市名、街道名、建筑物和工厂的名字,以防一些同志因胜利而产生骄傲自满、歌功颂德、贪图享受、不求进取的情绪,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
毛泽东第三次拒绝自己的肖像上人民币,是1950年4月第二套人民币设计时,设计人员鉴于领袖肖像的独特性与防伪性,英镑用女王,美元用总统,苏联卢布用列宁像,第二套人民币初稿上有毛泽东肖像。送审后,再次遭到毛泽东本人的否定。
这样,第一至四套人民币上始终没有出现领袖像。甚至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二角券,原设计毛泽东号火车头上嵌有一个小小的毛泽东头像,最后也换成一颗五角星。其他诸如一元券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像、五元券各族人民高举毛泽东像游行场面中的主席像,全部被取消。
青铜器铭纹,人民币上的中国特色
1950年4月,中央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提议,进行人民币改版工作,并指示:人民币改版后要达到世界水平,必须请专家担任设计。
这样,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到周末的下午,银行的车子就把他们接到工厂里,连续工作一夜一天,星期天晚上才送他们回家。当时这是绝对机密的,任何人都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妻子问,也只回答开会去了。所以,很长时间妻子们只知道他们每到周末就去“开会”。
他们首先研究全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设计,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考虑到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占有我们应有的位置,就特别注意设计中的民族特色。1949年前国统区流通的法币,是请英美专家帮助设计的,没有中国特色,也就没有世界地位。他们设计的毛泽东头像方案被否定后,在很紧张的时间里,最后选用有革命历史意义的标志性景物作图案,其中一元币是天安门,二元币是延安,三元币是井冈山,五元币是人民代表步出人民大会堂,还有没有印制的十元币工农兵代表。票面上“中国人民银行”和数额是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请该行经济处的马文蔚写的,魏碑“张黑女”字体,端庄秀丽,文雅大方。
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三元币,他们设计好以后,拿到苏联制版印刷。我们国庆十周年时,赫鲁晓夫访华,中苏闹翻了,我们要版子,老大哥不给,怕他们随便印刷,从此以后就把三元币取消了。在已经发行的人民币中,这个币种的数量是最少的,目前市场上的收藏价值甚嚣尘上。
随后,1959年他们又设计第三套人民币,专家组由2人变成5人,周令钊夫人陈若菊,还有长于人物素描的侯一民、邓澍夫妇参加进来。这套以女拖拉机手、纺织女工、炼钢工人为形象的设计,政治色彩太浓,还有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种政策性的东西都上了货币。作为货币的世界性、永久性特征不明显。但其中的十元币各族人民大团结,设计立意较高,艺术性很好,质量上乘。
在这几套人民币设计过程中,负责图案设计的周令钊拒绝一般货币上的机械花纹,大胆采用民族图案,将一种“唐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飘带、故宫的窗棂图案加以变化创新,运用到票面设计上,并且用圆圆的纹样把面额数字围起来,极似中国传统的灯笼样。特别是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五十元币,采用青铜器大克鼎上的铭纹图案,古朴高雅,独一无二,民族气息一下子就洋溢出来了。
与此同时,我们先后发明并使用了反平凹版多色接线印刷、浮雕水印造纸、有条件油墨显证、盲文手感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了人民币在世界钱币体系中的独创地位。
中秋之夜,给周总理写了一封鸡毛信
人民币设计一直是在绝对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参与其事者的家人不知道,工作单位的同事也不知道。这个机密被捅破,是“文革”中的造反派干的事。罗工柳这些专家都受苦了。时至今日,罗工柳回忆此事,仍然心有余悸。
那是1967年的中秋节,上海造币厂的造反派串联来到北京,与人民银行系统的造反派搞到一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大门贴出海报,“定于明天上午揪斗罗工柳……”进进出出的人都很奇怪,画画的罗工柳怎么与银行有关系呢?此前,罗工柳已经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被监督劳动,打扫卫生。走过门口,他心里明白是设计人民币的事,这些家伙硬要说这样设计是大毒草。
作为一种特殊艺术的人民币
人民币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其美术设计具有一定规律性。第四套人民币设计时,是粉碎“四人帮”以后了。中央有关领导提出要体现四个现代化。
总结几十年来参加第二至四套人民币的设计经验,李小川认为货币艺术应当具有下列基本属性:
其一、世界性。货币设计的主题内容必须是全世界都能接受的,都喜欢的,不能用狭隘的意识形态观点,让一部分人对它产生抵触情绪。
其二、永久性。货币要长期流通,其设计理念必须考虑到时间的永久性特征,不能搞临时性的政策口号。
其三、艺术性。货币设计必须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美元主要以微雕艺术防伪,我们的人民币图像素描是很高妙的。
其四、民族性。货币鲜明的民族特色是赢得世界青睐的前提条件,我们在人民币的图案设计中减少机械花纹,大胆采用多民族国家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积累流传的手工图案,寓意吉祥,造型典雅,实为创举。
其五、防伪性。货币印制必须采用难度最高的技术手段,防止其被仿制。目前,人民币已经在造纸、设计、油墨、印制等一系列环节上采取独到的措施办法,能有效地防止假冒。
遗憾的是,1999年开始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将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几乎完全抛弃了。曾经参加第三、四套人民币设计的侯一民认为,第五套人民币无论是票面大小、比例,还是颜色搭配都不理想,图案太简单,体现不了民族特色和中国特色。一百元券颜色太鲜艳,国际上一般大面值票面都是比较稳重的颜色。而且几套人民币下来,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规矩,二元券用绿色,五元券用棕色,十元券用蓝黑,现在新一套完全改变了,五元券用了绿色。
李小川,1954年05月25日出生于成都,中国汉族人,工艺美术师,原国家钱币设计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师从于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郑可先生。
钱币作品
《第四套人民币盲文》
1983年,第四套人民币开始展开设计工作,李小川是第四套人民币盲文倡导者与设计者。
《天坛》
作为“1982年狗年纪念币”正面图案获由美国克劳斯公司钱币杂志评选的“1982年世界最佳标准银币奖” ,开中国纪念币在国际上获奖之先河。
《嘉峪关》
作为“马可.波罗纪念币”正面图案获上述组织的“1985年世界最有历史意义纪念币奖”。
《武则天》
德国《世界银币》杂志评选为“1992年第三季度世界硬币十佳”奖。
肖像作品
孙中山、李大钊(制成纪念币)、毛泽东(制成纪念 章)、周恩来、朱德、陈毅(陈昊苏收藏)、王震(王军收藏)、邓小平(制成铜章由邓先群转邓小平收藏)、荣毅仁(由王军转赠荣毅仁收藏)、彭德怀、薄一波 (赠薄一波收藏)、江泽民(由火箭军赠江泽民收藏)、乔冠华(赠章含之收藏)、李四光、陈士榘(亲属收藏)、隋永举(本人收藏)、喻屏(亲属收藏)、张秀 山(亲属收藏)、聂耳、赵朴初、齐白石、巴金、沈雁冰、梅兰芳(梅葆玖收藏)、周信芳、谢添、石联星(女儿收藏)、李嘉诚、列宁、爱因斯坦、爱迪生、托尔 斯泰、李约瑟、卡拉杨、希拉克、克雷蒂安、皮尔卡丹、乔丹、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梅塔等,均获好评。
人物活动
1998年4月1日,他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 会委托,为当时健在的两位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爱泼斯坦和阿尔希波夫制作肖像赠与本人。
1998年为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制作了刘少奇同志的肖像赠与王光美同志。
2002年应亲属要求,为习仲勋同志制作了肖像。
作品《齐白石》参加由台湾雕塑学会与中国雕塑杂志社共同举办的“虹霓之约——海峡两岸雕塑展”,2016年在台湾巡回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