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深度报道>正文

第三届“全球教育论坛”在西南大学隆重举行

时间:2020-03-01 12:44:03    来源:中国新闻热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总结中国教育发展经验,探索全球教育创新,展望全球教育发展动态,全球教育论坛组委会于2019年10月19日在西南大学召开第三届“全球教育论坛”。本届论坛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全球教育创新”为主题,由西南大学、全球教育50人论坛、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主办,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全球化智库、西南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研究院和小平故里书院协办。

  “全球教育论坛”聚焦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教育改革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提升中国教育在世界的领导力建言献策,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智库。本届“全球教育论坛”采用大会主题报告、会议分组讨论和会议总结报告等形式开展,论坛汇聚了众多奋斗在教育一线的领导、高校校长、教授和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与智库的长期关注中国教育改革与世界教育发展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共同探讨全球教育创新与中国教育展望。

  在开幕式上,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表示,在新时代,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人民、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准确理解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是国家兴旺的基石,是国家民族振兴的奠基工程,围绕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对全球教育创新前沿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是本次论坛的重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副主任赵建华提出,信息与通信技术(ICTs)在推动国际教育合作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扩大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了教育国际化,增强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声音。第二,为中国企业和产业“走出去”搭建了一个多边合作的平台。第三,探索了中国的教育经验、教育模式、价值观、文化“走出去”的模式和策略等。

  赵建华表示,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发展是多元融合的发展,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应秉承“全球视野、中国基石、现代问题、未来战略”的理念,聚焦全球视野下中国教育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探索全球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助力中国教育改革。

  大会主题论坛分两个阶段进行。主题报告的第一阶段聚焦“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

  画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书画家李元胜认为,研究当代中国教育问题,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构建“灵犀相通,文明互建”的国际交流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奇迹30”创始人凤凰娴指出,教育不能满足科学精神培育、科技人才供给、核心技术突破的需要,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应抓住招生培养和课程考试两个环节,特别应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国务院参事忽培元认为,教育创新的着眼点是对人的提升、对人发展的尊重,应着眼于崇高理想信念,完善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培养。

  1994年出生的职业教育讲师高天骄指出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也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会主题报告的第二阶段以“全球教育创新前沿”为核心议题,探索全球教育创新趋势。

  四川万豪集团董事、中国知名青年企业家刘轩豪以苏世民书院为案例,介绍了书院在过去六年打造全球教育精品的创新做法,为教育的创新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以“立足产业高端实施国家技能战略”为题,指明强国必强教,建立一流产业、一流职教。

  著名室内设计师吴文宇结合当前学生唯论文的普遍现象,对研究生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他认为有必要加强研究生学术训练,训练其如何做研究至为关键。

  中国书画名家联合会副会长、北京京九书画院院长何冠逸以“学科跨界创新、科学艺术融合”为主题作了报告。

  知名设计师、实战设计教育理论专家卢帅以“从媒体的迭代和演变,思考传媒教育的改变之路”为主题,基于媒体发展和变化视角对教育创新形成新认识。

  中国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李勇围绕“中国100年‘美育’得失论”进行探讨,在我国现代化教育进程中回顾美育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本届全球教育论坛还举行了会议分组讨论。两个分组论坛围绕“大学治理与全球教育创新”、“科技革命与全球教育创新”为主题展开,畅谈全球教育创新视野下中国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