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是一个画家,一个平凡如水的山水画家。他固然不能与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等中国水画大家同日期而语,但他那种对祖国山川河泊的痴迷热爱和对生活与艺术的感悟,却是常人不可比拟的。2012 年,为了画山水长卷|南岳七十二峰|,他沿着衡山的源头一直走到峰尾岳麓山,历时 60 天。走近一座山,你看到的只是峰峦耸立或奇花 异草,李亮却能看得很远很多。千年圣贤面山长吟热血子弟鏖战倭寇青山的诉说水波之啜泣.....
|李亮沅陵山水画|其实早在五年前就已完成。画家以为自己当时有些浮躁,没有“美得令人心痛”感觉。决计五返辰州。
秦始皇:朕未闻二酉藏书也
相传 2000 多年前,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京都咸阳儒生惨遭坑戮, 眼见经书古籍行将灭迹之时,两个“秃发老伏生”,偷偷将家存书籍, 从咸阳经河南,水舟陆车,日夜南奔,然后经洞庭湖再乘小船,沿沅水转酉水逆江而上,把 1000 多卷竹简书籍藏在这“鸟飞不渡”、“兽不敢临”的二酉山古洞里。刘邦建汉以后,竹简木牍,经典书籍很快受到重视。这两个秃发儒生把竹简书籍带去京城求见,一时间,满朝文武无不感动!
|秦始皇:朕未闻二酉藏书也|这句话非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也不是哪位古人所曰,它是李亮说的(镌刻于清龙红茶罐.二酉书肆).老秦究竟说了这句话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二千多年前的大国之君确实不知道有人偷偷藏书,还藏匿于千里之外的辰州二酉山洞。虽然皇帝不知,但违拗朝庭禁令却也是要杀头的。
李亮沿着 200 多级的山阶往上攀,很是吃力。很是为当年志士感动: 惊慌、劳顿,止为藏匿民族文化遗产!
站在藏书洞旁,眺望汨汩沅水,李亮觉得一股暖流涌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长。不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不论孔孟、庄子、老子等学派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仅是老伏生们冒诛连九族之险藏书二酉和司马迁忍受宫刑之通写下流芳千古的《史记》,就足以让所有的炎黄子孙骄傲:我们生活在光辉灿烂文化的国度!一时李亮灵感大发,妙笔生花写下夏日二酉山。众人看了称好, 说这画画出了二酉山的神韵,
层次分明,气韵生动,画中有雾气流动之感。李亮却摇头.....
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
李亮徜徉于沅水江畔,瞅着汨汨流淌的江水,仿佛看到一位峨冠博带,脸如刀削古人掩涕长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细一看,那人竟是失意无助的楚国大夫屈原也。有人说,倘若屈原不曾流放沅水,就不可能写出《天问》、《离骚〉那样的千古名篇。李亮爱读书,他读过沈从文先生的〈过柳林汊〉、〈辰州下行〉〈沅陵的人〉等许多描写沅水的文章。与其说他是应友人之邀七下沅陵采风,还不如说是从文先生的文字让他魂牵梦萦地流连忘返于辰河:这地方是我第二故乡 这地方每一条街,每一个商店,每一个城洞里做小生意的担子,还如何在我睡梦里占据一个位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李亮豁然开朗:为何不驾一叶小舟去看辰河画二酉山呢?友人老巴便找来一只机帆船,载着李亮神游沅水。于是 山在水中的|二酉山|问世。